水污染,尊龍人生就是博海河!珠江。尊龍凱時人生就是博!,淮河,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6月10日,山東舉行介紹水文服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情況新聞發布會,請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省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隋家明,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李光,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武甲慶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我們邀請省水利廳副廳長曹金萍女士,省水文局黨委書記、局長隋家明先生,省水利廳水資源處處長李光先生,水旱災害防禦處處長武甲慶先生介紹水文服務防汛抗旱減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情況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並回答記者提問。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水利廳,向多年來關心、支持山東水利工作、水文工作的記者朋友們表示感謝!
水文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承擔著全省水文站網的建設與管理、水文水資源與水土保持監測、發布雨情水情信息和水文預報、水文水資源資料的匯交、保管與審核等工作,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管理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支撐。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文工作,2015年7月頒布實施了《山東省水文管理辦法》,標志著山東水文事業發展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一是水文站網體系不斷完善。全省各級不斷加大對水文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目前,山東省已經建成水文站486處、水位站210處、雨量站點2027處、國家級和省級重點地表水水質站400處、全國重要飲用水水源地監測站56處、地下水監測站3473處、區域用水總量監測站1314處、墑情站155處、水土保持監測站30處,再加上近期新建成的和各市自行建設的站點,全省各類水文監測站點達到11000多處,水文站網總體密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全省水文防洪安全監測體系、城鄉供水監測體系、區域用水總量監測體系、地下水監測體系、水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不斷完善,水文監測站網覆蓋範圍越來越廣,這些站網是山東省水文、水資源、水生態監測的基礎和支撐。
二是水文監測能力大幅提升。經過多年發展,水文監測內容不斷豐富,地表水地下水並行,水量水質並重。監測要素中,除傳統的水位、流量、泥沙免費日產區2021、降水、蒸發、水質、墑情、冰情外,近年來又新增了水生態、水土保持、地下水水質、城市水文等。監測手段免費日產區2021,由傳統人工觀測逐步轉向自動化監測,其中水位、雨量監測已全面實現自動測報,可實時傳輸數據,每年接發雨水情信息160餘萬條;流量、泥沙、蒸發、墑情等,正在大力推廣先進的聲光電新技術新設備,自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全省有17處水環境監測中心,全部取得檢驗檢測機構國家級資質認定。
三是水文管理體制不斷深化。目前,全省共頒布實施一部省級水文管理辦法,兩部廳級規範性文件,四部市級水文管理辦法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兩部縣級水文管理辦法,水文事業進入有法可依、規範化管理的新階段。全省16市水文機構全部實行省水利廳和地方政府雙重管理,全省按區域設立縣級水文中心75處,建立鄉鎮水文服務中心400多處,“省、市、縣、鄉、村”五位一體的水文管理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水文從業人員包括編制內職工、政府購買服務人員以及基層農村水管員,人才隊伍持續穩定,在工作實踐中積澱凝練了“創新、敬業、求實、奉獻”的行業精神。
一是服務防汛抗旱減災。山東省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決定了洪旱頻發、旱澇急轉的態勢。多年來,面對嚴重的洪旱災害,全省各級水文部門主動作為、全力以赴、科學應對,廣大水文工作者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堅守一線,準確勘測監測、及時報送信息、科學預測預報,充分發揮了水文作為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和參謀作用,為成功應對系列大洪水以及嚴重旱災,如 “96.8”小清河大水、2001年東平湖大水、2018年“溫比亞”、2019年“利奇馬”超強台風等,在支撐科學決策、減少災害損失、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的防災減災效益。
二是服務水資源管理。山東省是嚴重的資源性缺水地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管理任務更加艱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水安全問題,在全國率先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水文部門不斷完善水資源監測體系,加強行政區界、供水水源地、重要控制斷面水量水質監測,形成了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的監測成果,作為確定各行政區域每年用水總量的控制指標。實施了國家地下水監測工程,強化水資源分析評價,為水資源調度、配置、節約、保護等提供重要支撐。實行“一河一策”“一市一策”服務模式,為河湖長制從“有名”到“有實”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在服務南水北調、南四湖生態應急調水、膠東調水等工作中,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是服務水生態保護。面對水生態、水環境等水問題,水文部門大力推進水生態監測工作,實現了南四湖水域藻類監測常態化,在濟南試點開展浮遊生物、底棲生物、魚類、水生植物等監測項目。圍繞全省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水土保持治理、生態水量管理等,積極做好監測分析和評價工作,為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免費日產區2021、生態文明建設等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服務工程建設運行。對水文資料進行系統整編刊印,建成了國家水文數據庫,存儲水文數據3700多萬條,形成了覆蓋山東省主要水體長達70多年、個別地區90多年的長系列水文整編資料。南水北調、引黃濟青、膠東調水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多項交通、能源等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設計規模的確定、位置的選擇以及相關指標的確定,都離不開這些寶貴的水文資料。同時,在南水北調、膠東調水等重大水利工程調度中,積極開展水文監測,為實現工程的優化調度和水資源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學依據。
五是服務社會公眾日常生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社會對水文資料和水文信息的需求不斷加大。各級水文部門通過新聞媒體、水文信息系統以及各類公報、簡報等方式,及時向社會公眾提供水文信息服務,不斷加強水文資料公開共享,開展資料查詢服務。各級水文部門主動適應社會公眾對水情服務的需求,相應開展城市水文工作,通過各種媒體、政府熱線、室外顯示屏等方式,向公眾提供實時信息,為城市建設、廣大市民出行提供參考。積極開展水情預警發布工作,為社會公眾防災避險提供了水文信息服務。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思路,按照 “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以及省委省政府關于水利工作、水文工作的部署要求,進一步調整優化水文站網體系,全面提升水文監測、預測預報和服務支撐能力,加快現代水文建設,進一步發揮水文的“尖兵”和“耳目”作用,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加快補足水文短板。補足大中型水庫及入庫河流水文監測站點,掃除水文監測盲區;改造骨幹河流及重要河道水文監測設施,改造提升老舊站點;實施水文監測方式改革,不斷提升水文監測自動化、信息化水平。
二是加快深化水文行業管理。深化市縣水文雙重管理內涵,分級分類站網管理,落實各級投入機制。加強縣及縣以下基層水文管理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打通水文管理服務“最後一公裡”。
三是加快提升水文服務能力。立足山東省情水情,著眼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圍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努力拓展水文服務領域,加快提升水文服務的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水平和服務支撐能力。
以上情況,也請新聞界的朋友們廣泛報道、深入宣傳,營造全社會了解水文、關注水文、支持水文的濃厚氛圍。謝謝大家!
水文工作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積極作用,但社會公眾對其工作內容、服務方式等還了解較少,請簡要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礎和技術支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水文工作通過對水位、流量、降水量、泥沙、蒸發、地下水位及水質、墑情等水文要素的監測和分析,對水資源的量、質及其時空變化規律的研究,以及對洪水和旱情的監測與預報,為國民經濟建設、防汛抗旱、水資源的配置、利用和保護提供基本信息和科學數據。
山東省水文局的前身是山東省水文總站,成立于1956年,2011年更名為山東省水文局,為省水利廳直屬的副廳級社會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在全省設有16個市水文局、75個縣級水文中心,市水文局實行省水利廳和市級人民政府“雙重管理”,縣級水文中心實行市級水文機構和縣級人民政府“雙重管理”免費日產區2021。同時,積極推進水文管理與服務向縣以下延伸,現設鄉鎮水文服務中心400多處,聘用農村水文管理員4600多名,構建起了“省、市、縣、鄉、村”五位一體的水文管理服務體系。主要職責是:承擔編制水文事業發展規劃,水文站網建設與管理;負責水文水資源監測、調查評價和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按照規定權限發布雨情、水情信息,情報預報和監測公報;負責水文水資源資料的匯交、保管與審核工作;負責地表水、地下水和區域外調入水開發利用量等水文水資源要素的監測工作。
近年來,全省水文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水利廳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圍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力構建水文水資源監測、管理服務、組織保障、信息化、水文文化“五大體系”,積極推進工作重心、運行管理和服務方式“三個轉變”,通過持續改革創新,在破解水文體制機制、基礎設施建設、基層水文服務體系、政府購買服務、站網運行管理、城市水文等方面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今後,我們將按照新時代山東水文改革發展“三步走”戰略目標,堅持補短板強監管和規範提高工作總基調,持續加快推進“三個轉變”,努力實現水文基礎設施、裝備水平、信息化、人才隊伍和服務能力“五個提升”,全面推進山東水文高質量發展,為水利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水文支撐。謝謝。
水利部提出“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請問,水文在落實總基調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水文工作是踐行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的應有內容,也是服務總基調的重要支撐。在落實總基調方面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補齊水文短板方面:一是加密水文站網,提升監測能力。在實現中小河流水文站點全覆蓋的基礎上,聚焦“根治水患、防治幹旱”總目標,著力填補大中型水庫庫區、骨幹河流及重要河道的水文監測空白,提高山丘區大中型水庫上遊入庫河流水文監測覆蓋率。同時,大力提升基礎設施及技術裝備水平和對突發水情的應急監測能力。二是加快推進水文信息化建設。改造提升各級水情信息服務系統、洪水預報系統、應用支撐系統等,著力提升水情預警公共服務能力,盡快實現雨情、水情、墑情等監測要素的處理和服務實現智能化。目前,正在按照省政府要求,啟動數字水文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加強頂層設計,力爭到2022年底初步建成站點布局合理、採集要素齊全、傳輸穩定可靠的天空地一體化水文感知網。三是實施水文基礎性業務和支撐性工作提檔升級。通過實施提檔升級,盡快補齊補強業務服務短板,切實增強水文服務的廣度和深度,著力提升服務水利強監管的支撐能力,努力打造山東水文業務服務和支撐品牌。
支撐“水利行業強監管”方面:一是支撐水旱災害防禦。面對歷次大暴雨洪水,迅速響應,全力搶測,有效應對,充分發揮“尖兵”與“耳目”作用,為各級防災減災提供決策依據。二是支撐河長制湖長制。實現省級骨幹河湖和市級行政區界監測站點全覆蓋,注重水文基礎數據分析,加強河流湖泊監測與調查,及時跟蹤河湖情況變化,加強河湖水量水質與地下水監測分析評價,為河湖長制實現從“有名”到“有實”提供技術支撐。三是支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全力做好水資源調查評價,摸清水資源家底,積極開展專題研究,為水資源管理決策提供基礎支撐。同時,發揮站網優勢和技術優勢免費日產區2021,加強以縣級行政區為單元的行政區界、供水水源地、重點斷面等水量水質監測評價,監測結果作為確定各行政區年度用水指標的主要依據。四是支撐水生態文明建設。在全國率先出台《關于進一步加強水生態文明建設服務工作的意見》,開展了南四湖藻類監測、南四湖水生態安全研究和全省重要湖庫富營養化監測評價、濟南市水生態監測評價等工作。承擔了全省水土保持監測工作,加強對水土流失的變化趨勢及造成的危害進行分析評價,實施生產建設項目“天地一體化監管”工程,為水土流失的預防和治理提供依據。集成各種水文要素監測評價結果,每年編發《山東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年報》,供各級領導決策參考。還開展了城市水文工作,為城市防洪、市政建設和市民民生提供科學依據。謝謝。
山東省是水旱災害多發的省份,請介紹一下,山東省水文在防汛抗旱減災工作中的主要作用,今年水文支撐防汛減災又有什麼新的舉措?
山東省降雨時空分布不均,70%-80%的降雨集中在 6-9月份,7-8月份接近 50%。受特殊自然地理條件影響,全省水旱災害多發、旱澇交替,基本上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水旱災害發生。水旱災害成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威脅,防大汛、抗大旱將是山東省的一項長期任務。水文情報預報是防汛抗旱指揮決策的“千裡眼”和“順風耳”,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是及時準確發布水文情報。目前,全省建有省級以上報汛站558處,實現了骨幹河道、大中型水庫的全覆蓋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能夠及時提供雨量、水位、流量及土壤墑情等信息要素。水文部門年均施測流量6000多次,測沙1000多次,實時掌握水位、雨量監測信息,年均編發雨水情簡報快報130多期、雨水情短信18多萬條。及時準確的雨水情信息,為各級防汛抗旱減災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
二是及時發布水文預報。目前全省發布洪水預報的水文測站有71處。水庫河道的洪水調度、需不需要分洪、群眾是否轉移等防汛決策,都需要依靠科學的水文預報來實現。如,2019年8月抗禦超強台風“利奇馬”期間,沂河臨沂水文站預報洪峰流量8000m3/s,實測洪峰流量7300 m3/s,準確的洪水預報成果避免了下遊江風口閘分洪,數萬畝良田免受洪澇災害,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免受損失。同樣,水文部門準確預報了冶源水庫洪峰流量及出現時間,為下遊群眾安全轉移贏得了時間,為防汛減災贏得了先機。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果沒有科學及時的水文預報,防汛決策就缺失了有力支撐,後果將是不可想象的。
三是及時發布水情預警。為了防禦和減輕水旱災害,從2018年開始,山東省開展水情預警工作,形成了規範的水情預警發布制度,目前已累計發布南四湖、沂沐河洪水預警16次、枯水預警2次。水情預警是防汛抗旱的首要環節,是水文服務社會的重要體現。根據藍、黃、橙、紅不同級別的水情預警信息,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預先安排出行、用水等生活事項,避免造成損失。
據預測,今年我國氣象水文年景較差,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事件,水旱災害防禦形勢不容樂觀。為做好今年防災減災工作,我們將牢固樹立風險意識,立足防範超標準洪水,總結歷史典型暴雨洪水特點和規律,修訂洪水預報方案,進一步強化業務培訓和應急演練,不斷提高預報精度。同時,加快建設省市縣三級水情中心提升工程,推進水文情報預報預警向基層延伸,不斷提升水情服務的能力與水平,為全省防汛抗旱減災提供堅強支撐。謝謝!
山東省是嚴重缺水地區,資源性缺水是山東省水資源供需最明顯的自然屬性。近年來,山東省實施了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請問,水文在支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方面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
山東省多年平均降水量僅為680.5毫米,多年平均當地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1%,人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人均佔有量的1/6,僅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24,屬于聯合國確定的人均佔有量小于500 立方米的嚴重缺水地區。寶貴的水資源,是制約山東省高質量發展的“命門”。為解決水資源短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作用,從2010年起,山東省在全國率先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確定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算清水帳、摸清水資源家底是基礎依據和關鍵環節。《山東省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省水文機構負責地表水、地下水和區域外調入水開發利用的監測工作,監測數據應當作為確定區域年度用水控制指標的主要依據。”近年來,水文部門加強區域水資源監測站網建設,不斷完善監測評價方案,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提供了基礎支撐。
一是算清水賬。建國以來,山東省共進行了三次水資源調查評價,水文部門每次都是技術承擔部門,第一次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第二次為2004年,第三次今年就要完成。從2010年開始,為支撐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水文部門設立了區域水資源監測站點1314處,每年共享水利、引黃、企業自備井等站點資料2萬多處,同時做好451處省級水功能區及大量市級水功能區水質監測評價,量化確定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的年度用水總量監測結果,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提供可靠依據。
二是及時發布信息。省水文局承擔水資源公報(每年一期)、地下水通報(每季一期)、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通報(每月一期)、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年報(每年一期)等信息簡報的編制工作。這些信息簡報,詳細分析了區域和流域降水、徑流、蓄水變化、地下水、水質以及供用水情況等,定期向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公告,已經成為社會公眾及時了解水資源信息的重要途徑,為增強社會公眾了解水資源、強化節水意識尊龍凱時 - 人生就是搏!、建設節水型社會起到了有力的推進作用。
三是開展“訂單式”服務。多年來,水文部門把水資源分析評價工作直接應用到各類建設領域,為火電、水泥、化工、造紙等大型建設項目勘查水源,合理制定供水方案和排水方案,精準提供水資源技術服務,既保障了建設項目運行的用水需求,又實現了從源頭上把控,為城市建設以及經濟區、高新區建設提供科學的規劃依據,在推進以水資源永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地下水壓採工作中,水文部門對地下水超採進行科學評價,編制科學合理的超採區綜合治理實施方案,配合開展對有關市縣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效果評估。山東省在水利部對地下水超採區治理工作檢查評估中都取得了優秀等次,這當中,水文部門發揮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謝謝!